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评姚君伟的《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


  赛珍珠,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以这位颇有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至中国首届赛珍珠文学创作研讨会召开,愈见其多,真可谓名家辈出,宏论频现。据郭英剑教授主编的《赛珍珠评论集》统计,仅发表论文就近百篇;说陌生是因为面对如此复杂、多产的赛珍珠,人们又有诸多疑问欲说不休,为什么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却被放逐于美国文学史之外?1988年出版的《哥伦比亚文学史》,长篇巨构,称誉极佳,但是,却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舍不得花在赛珍珠身上。为什么在30年代轰动东、西方的赛珍珠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又同时被东、西方视而不见?赛珍珠曾是20世纪最为畅销的作家之一,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赛珍珠差不多从文学评论家的研究视野中消失了,其文学声誉降至冰点。为什么凭叙写中国题材而使中国扬名于世界的赛珍珠恰恰被中国人质疑?诸多中国知识分子发现,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似乎有辱中国人民的脸面。这个美国女作家为何热衷于描写咱们中国人?其蕴涵的中西文化基因是什么?
  我正是带着以上疑问,打开了姚君伟教授的专著《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阅读之后,我禁不住为赛珍珠得到了一位中国学术知音而庆幸!这是一部全面、公正、极具学术价值且带有“了解之同情”的赛珍珠研究专著。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赛珍珠小说中的中国和中国人,作者认为赛珍珠之所以拿起笔来描写中国和中国人,完全是因为她不满于西方人心目中变形的中国人形象。众所周知,当时的美国虚构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故事。故事中的中国人是扎着小辫的神秘、不可理喻的人。而“赛珍珠的《大地》一反这种主观想象,使得全世界的人民认识到中国人根本就不是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是朴素的、注重实际的、极富人性的人类成员,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是在他们自己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多少世纪而逐渐形成的。”
  为什么赛珍珠能如此描写真实的中国呢?作者精辟地指出:“赛珍珠对中国和中国人怀有一种挚爱,她不想采用西方人的标准来对中国人作出评判。在她看来,许多西方人用以了解或评判世界上其他文化价值观的那些标准是绝对的、霸道的。正如后来众所周知的,赛珍珠不屑与当时怀有文化偏见的西方人为伍,恰恰相反,在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描写和表现中,她挖掘出中国人深刻而温暖的人性。” “赛珍珠不是告诉而是以艺术的手段把真正的中国和中国人展示在西方人面前。事实上,她笔下的人物,无论男女,不仅是普通的、可以理解的人,而且还是与西方人(包括美国人)非常相似的人。在他们为自己的生存和幸福而奋斗的历程中,读者很快就能发觉赛珍珠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事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讲述有关人类命运的一个共同的故事。她是希望西方人在她的作品中对中国人与世人所分享的共同的人性有所了解。在她的中国题材小说中,她所要强调的是人类生活中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基本的情感和节奏,她展示的是有着其独特性的生活方式、异于西方的风俗习惯的中国人的逻辑和现实,但是,这样的逻辑和现实从根本上讲也是所有人类成员能够理解乃至共享的。”以上剖析,可谓切中肯綮。第二章“赛珍珠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将论述重点放到了赛珍珠小说中向西方人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种种层面上来。作者欣喜地发现,赛珍珠不但没有西方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的“霸权意识”,反而是迥异于19世纪蔑视中国的欧美人,在她的小说中,赛珍珠并没有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同于西方就加以排斥或否定。她力图通过自己的叙述向西方人提供一幅客观的、真实的情景,从中去把握、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已经体制化了的做法和活动的存在的理由。换言之,她是要将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放回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实际以及特定的中国历史语境中,让西方人看到其现实的迫切性和历史的合理性。作为例证,作者在专著中有许多详赅的论述,此不赘述。第三章赛珍珠非小说中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是作者颇有匠心的独创。这是内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大文章观,作者从肯定中国传统“文章”的视角来切入赛珍珠的非小说作品,敏锐地发现赛珍珠的非小说在帮助人们增进她所强调的不同种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同样值得注意。第四章探讨了赛珍珠小说与非小说作品中所表现的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作者研究《东风·西风》、《大地》三部曲、《群芳亭》等作品后得出结论:在赛珍珠笔下的中美文化相遇的描写中,她一方面继续倡导异质文化的相对的价值观念,同时,她也吁请异质文化的融合,以便互相学习,最后达到丰富自己文化的目的。另外本书的附录极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有关赛珍珠论述中国小说的译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赛珍珠研究,不仅是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个案研究,而且它更是中西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率先从“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视角切人,这既是在剖析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事实上也在建构作者自己的中西文化诗学。我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了“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就是找到了开启赛珍珠中西文化观的钥匙。何谓“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理查德·F·冯多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文化相对主义是这样一种道德理论,即一切价值均与它们处于其中的文化有关。反过来说,没有普遍价值。没有超越一切文化的价值,也没有人类可以借以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抑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样的普遍价值。这一立场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要判断一种文化什么方面是好的,什么方面是坏的,无法从该文化的外部来作出。判断一种特定的做法或行为是否与一种文化的价值观相一致,这是能做得到的事情,而判断那些价值观本身是好是坏,就做不到了。”
  初看起来,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似乎存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甚至会走向闭关锁国主义的极端,但是作者却看到了该理论“富有积极意义的洞见”,这是因为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宗旨是倡导一种对待其他文化价值时的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而且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一直视其他非西方文化为原始文化,也就是说西方文化存有先天的“隐型偏爱”,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对消解这一“隐型偏爱”具有独特的价值。作者举了西方人误读中国文化的一个具体例子。“中国人把‘姓’置于‘名’之前,这就与西方人的做法正好相反,后者把父母起的名字放在家庭的名字之前,即“名姓”,顺序完全颠倒了一下。就在这个例子上一些西方人似乎是掌握了一个足以令人感到信服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国人异常而非正常了。殊不知,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更谈不上接受)中国家庭制度在中国传统社会所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的,当作者用“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这面镜子来折射所谓的西方文化优越论时,既指出了西方中心论的保守和霸道,更让我们为赛珍珠小说和非小说中反映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而惊叹。赛珍珠真不愧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尼克松语)。作者说得好:“赛珍珠厌恶将一种文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强加在另一种文化头上的霸道行径,她提倡大家接受文化相对性原则。与此同时,她也竭尽全力对人类的共同性、对人类的一些最低限度的共同价值作出自己的探索并把它们表达出来”。 “实际上,她具备了‘半东半西、亦耶亦孔’的复合型文化性格构成”。
  姚君伟教授透过赛珍珠小说和非小说中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所蕴涵的文化相对主义精神,展示了他自己的中西文化观。首先,他是站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当下”至高点来建构他的中西文化诗学的。他深知,尽管人类的文化冲突无法彻底消除,但全球化趋势是没商量之事。因此,作者极力反对那些固执于种种中心主义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者,而是张扬赛珍珠式的异质文化交流精神。作者非常欣赏赛珍珠有关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话:“赛珍珠常被认为是继马可·波罗以来描写中国的最有影响的西方作家。但是,她本人当年非常讨厌人们称她为中国阐释者,这既有趣,也颇能发人深省。赛珍珠认为:“阐释与理解是异名同义,在我们向任何其他民族阐释另外哪个民族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和欣赏所有民族所具有的甚本人性。”也就是说,真正的中西文化交流应建立在“理解和欣赏”的平等对话基础上,舍此别无他途。其次,在论证了赛珍珠的文化相对主义精神的同时,作者认为,已作调整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能更好地研究把握类似于赛珍珠那样的跨文化作家。他承认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偏颇,承认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不是一种完美的文化理论,但他更看到了该理论的“洞见”。那就是对不同文化所包含的不同价值观的“了解之同情”。这其实是包括中国学者本身在内的中西文化研究者中普遍欠缺之处,即缺乏对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严格地说,“五四文化革命”在张扬新思想的同时,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批判中也不无此弊端。“桐城”有问题,但不是“谬种”,“选学”成模式,似乎还不够“妖孽”段位。所以,从推进21世纪中西文化研究更上层楼的意义上讲,《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既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