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东西方协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是美国一个民间组织,成立于1941年,主席是赛珍珠。赛珍珠创立这个协会,目的很简单:增进世界上一般人与大多数痛苦人群相互了解;企望人类由于知识的增长和感情的交流,而促成东方与西方互相沟通,彼此关联。本着这个宗旨,东西方协会为东方与西方人群提供促进彼此了解的基本报道,希望由此引起美国一般人的兴趣,而且形成舆论,促使美国政府采取开明的外交政策。赛珍珠领导的东西方协会,以大部分时间和力量,做支持中国抗战的工作。

  1、1943年7月,赛珍珠邀请几位美国作家和几位当时住在美国的中国著名人士,到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寓所聚会,讨论中美关系何以竟陷于困境的问题。大家认为,当时英国向美国发动了猛烈宣传,以及美国朝野当时对中国的局势缺乏深刻的了解,实系主要因素。
因此,在世界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转换时刻里,中国必须采取有计划的教育美国人的工作,让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当时,赛珍珠和中美作家们商订三项建议:
  (一)中国特别派遣一组既熟悉中美两国情势,又为美国政府及企业界认识的中国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与美国各界领袖人物作个别谈话,提供有关中国抗战的情况,特别是强调未来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如果有几个美国领袖人物因此了解中国进而尊重中国,他们的心扉自然会开放给中国和中国人。
  (二)中国委派大批知识分子到美国,在美国各学校,工会、妇女会、男人团体作演讲,结合听众的兴趣,以介绍当前中国的事情为主,内容要有系统,语言要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这批知识分子的学问水平,不必像第一项那样“最高”,但要诚实,说真话,对加强中美结盟的前途乐观,待人接物要平易近人,并且要牢记他个人在美国人面前的“中国形象”。这批向美国人宣传中国的使者,会各自在美国不同的学校或工会等机构,团体停留数天。
  (三)美国各城市“唐人街”和知名人士、“侨领”人物,也应该组织和行动起来,分担一部分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责任。
  1944年6月,赛珍珠与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面谈及通信,说明东西方协会正在使用许多宣传中国的小册子、图画、电影、短剧等视听教材供给美国人,帮助他们了解当前中国局势,支持中国抗战,但中国人与美国人直接聚会谈话,仍是最重要的方法。她希望中国能够给东西方协会提供一批中国青年,担任协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工作。赛珍珠表示,她愿意亲自负担训练这批中国青年的责任,并且分别寄信给美国不同城市有关人士和机构,安排时间和地点,以便这批中国青年前往、执行宣传中国的任务。赛珍珠本人愿意出钱,支付这批青年的旅行和食宿费,不足之数,东西方协会无款补助,希望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商人捐助(赛珍珠提供一万五千美元,尚差一万美元)。
  ( 美国:黄文湘《赛珍珠与中国——为纪念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2、1941年5月史沫特莱从中国回到美国后, 由于她支持中共而批评苏共和美共的立场,也由于她认为日美必战的观点和言论,处境孤立而且困难。赛珍珠和她后来的丈夫出版商沃尔什是社会名流中向史沫特莱敞开客厅的罕见例外,而且,能够有人和史沫特莱签约,不仅使她可以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而且使她有机会在巡回演说中宣传中国抗战、讲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故事。

  3、浦寿昌,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79.11~1982.4)。1942年6月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共产党。 在美国学习结束后,留在美国负责留美中国学生工作,曾任《文汇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并曾为赛珍珠的东西方协会担任讲员,到美国各地巡回演说。

  4、龚普生,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副司长,1979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 1936年6月自燕京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任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干事。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嗣后,她去过许多美国著名大学,足迹遍及大半个美国,与罗斯福总统夫人、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女作家赛珍珠等知名人士相识,宣传抗日。稍后回国。1944年末,龚普生应赛珍珠之邀,再度赴美。1945年秋,经人介绍供职于联合国。1948年离开美国经香港进入平山县西柏坡党中央驻地,任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5、1941年11月,赛珍珠、林语堂来信邀请徐悲鸿赴美举办旨在为国内抗战筹款的“中国现代第一流画展”。徐悲鸿立即积极准备画作,并写信给国内名家征集作品。但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使这一计划落空。
  
  6、在东西方协会赞助的各种活动中,赛珍珠最喜爱的一个项目是中国活动剧社,由年轻的中国演员们在全美巡回演出。1945年赛珍珠邀请我国著名表演家王莹担任该协会的董事和中国戏剧部主任,在美国各大城市工厂、大学演出我国抗战戏剧。
   赛珍珠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剧院主持过演出中国抗日战争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仪式。

  附:谢和赓∙《赛珍珠与王莹》
  我和已故贤妻王莹,从1942年至1954年在美国进大学学习和工作的整个时期,都与赛珍珠夫妇有密切关系。我们读过她的作品和《水浒传》英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她和我们的至友史沫特莱还协助王莹翻译过丁西林的话剧及一些抗战歌曲和民歌。王莹一到美国,即遇到1942年7月华盛顿筹组“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这是一个同盟国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呼吁英美两国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重要宣传活动,王莹被选为中国的代表,她和英苏荷三国五名代表(苏联两名。中、英、荷兰各一名)曾到全美各主要大学和重要工厂向师生及工人讲演,受到全美国各界人士、美洲华侨及舆论界的欢迎,尤其中国代表王莹是中国著名电影、戏剧和歌唱家,在赛珍珠、史沫特莱热情支持和协助下,她所有的演说同座谈会的资料包括: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丁西林的几个话剧和她要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几首抗战歌曲、民歌,都是赛、史两位女士和王莹共同翻译的。王莹一回到纽约,赛珍珠便在林语堂家中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由赛珍珠将王莹的曲折经历介绍给记者,称赞王莹是 “中国的海伦赫斯”(Hayes Helen按:美国现代著名女演员)“中国爱国女明星”。因此,使中苏英荷代表前赴各地活动前,王莹在中国、南洋逃出香港返回重庆再由中国派到美国学习的动人、惊险的各种情况,在美国广大群众和华侨中迅速传播开来。可以断言,王莹这次在全美宣传抗战,呼吁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活动中,取得极为巨大的成功,是与赛珍珠、史沫特莱的热情支持和协助分不开的。
  王莹到各大学学习也是赛女士介绍的,因为王莹一到纽约,赛即派车接她到费城郊区农场中的别墅交谈。初次见面,一见倾心,视若故友。赛珍珠和她丈夫对王莹印象极佳,很快被王莹这个东方女性的美好人品吸引住了,热诚地挽留在他们别墅里住几天,王莹感到盛情难却,便住了下来。赛夫妇和她谈起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王莹又谈到她在李宗仁、白崇禧指挥下第五战区火线上向士兵和农民演出和宣传,赴南洋香港等地的演出和宣传,从日军封锁中逃出香港返回重庆来美国等事迹以及她自己童年的经历。赛夫妇认为王莹的事迹非常感人,因此鼓励王莹将来撰写一部自传体小说。同时,赛将这次谈话,写成了三万字王莹简史资料。王莹在耶鲁大学,贝满学院等大学选读了戏剧文学课程和英文写作等课程后,于1945年开始组织剧团,这时她已被赛珍珠主持的“东方与西方”协会选聘为理事、中国剧团筹备负责人兼该会戏剧部主任。王莹于同年4月起开始组成中国剧团赴各地演出,首先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白宫演出,这是罗斯福总统夫妇支持的活动。演出时,赛珍珠作主持人兼报幕人,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白宫演出是由总统全家,内阁成员,高级官员和驻美使节们出席。此事轰动一时,各新闻单位包括华侨方面的报刊均有报道。随后,王莹还率剧团到美国各地巡回演出。赛珍珠有时也随同剧团一块招待观众。
  1946年起,王莹开始撰写中英文的《石榴花开的时候》(即《宝姑》)的自传体小说,这也是在赛珍珠鼓励、关心下撰写的。原打算在美国出版,但因当时麦卡锡反动高潮,我们受到迫害,致此书未能在美出版。后来,祖国推翻三座大山,我们接到国内去信,总理希望我们回国参加新政协,但当时我们的工作尚未完成,我们负责办的华侨支持的《纽约新报》又奉国内指示,继续维持,因此到1951年才向移民局申请回国,但受阻不允。1952年我们买船票赴英,拟由欧洲转返中国,这时被移民局发现,即遭阻止又不能如愿。我被多次传讯,移民局要求我们入籍,但我们坚决不接受要求,经请律师打官司,我们先后被捕。在此期间,也是赛珍珠多方援助,向美国司法部控诉及向《纽约时报》发表评论函件。这样美国政府才赶快将我们驱逐出境。如果不是赛和美国进步友人的协助,我们是不可能在1954年秋回国的。
  在这期间,国民党方面,包括宋美龄等人,在抗战期间多方争取赛支持蒋介石反对中国共产党同时又邀赛到台湾“讲学”,但赛都听了王莹和我的建议,没有做任何不利于新中国的事,没有说不利于新中国的话,我们回国以后,国内国外的情况多变,赛和我们便没有来往了。她对中国人民是有感情的,她是反对侵略中国的侵朝战争的,她在抗战期间的言行,周总理和董必武同志向我们表示赞许,认为这也算是很难得的。

  (7)赛珍珠主编的《中国木刻集》(原名China in Black and White)由重庆木研会供稿,美国纽约约翰出版公司出版。赛珍珠作序,选用了30余位木刻家的95幅作品。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段时期中国的美术,没有任何其他门类能像木刻版画那样全面而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面貌。中国的国际友人认为他们是通过木刻版画来了解中国的抗战。赛珍珠编辑的中国木刻集,便以《从木刻看中国》命名,美国《生活》杂志在介绍中国木刻的专页中,它的文字说明标题是:“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这是对当时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的确切评价。
  吴忠翰厦门木刻运动的创始人,一九四五年,他的木刻《白雪旷野》为中国木刻总会选送参加在美国举办的木刻展览。展览后,《白雪旷野》由赛珍珠选编在纽约出版的《中国木刻集》里。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