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l987年这个兔年,我应美中人民友协之邀,作为一名外国专家来到中国上海复旦大学执教。复旦1905年建校,当时是一所天主教女子大学,后来发展成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通过其“普林斯顿大学在亚洲项目”,与复旦共建一个研究生交流项目。复旦翟教授翻译海明威和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作品,准备出版。我则要和那里的教授们一道,撰写一本英文教学专著,并申报全国图书奖。与此同时,我要开一门“美国早期诗歌”课程。我还和哈佛的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合作,他有一个启动项目,研究中国的艺术教育。
  今年是马年,我庆幸那时有机会来到中国,也很高兴那次机会让我了解了赛珍珠,后来,她在珀卡西的家成了我的精神绿洲。
  赛珍珠讲述人性的故事、收养孩子为中国的未来效力。我一返回美国,她就此而树立的榜样便引导着我,使我将脚步迈向全球。我在蒙古积极工作,最近在佐治亚州和弃儿呆在一块儿,同甘共苦,为改变领养政策出力。通过泰国的“救救孩子基金会”,我个人资助了一名孩子十年的生活和学习。我支持赛珍珠基金会在全世界为孩子们所做的工作。
  今天我们走下舷梯,踏上中国的土地,和代表团成员一起在中国镇江纪念赛珍珠诞辰110周年。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赛珍珠的情况。当年她下的是船。赛珍珠与南非当代作家纳丁·戈迪默的相似之处在于,她生活在一个国家,了解该国的人民,向西方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她努力在东西方之间、贫富之间、受过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之间铺路架桥。她因为作出了崇高的努力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通过对她逐渐了解的中国人的生活所作的描述、回忆和艺术再现而使自己成为一名文化使者。正如彼德·康教授在他撰写的传记中所说明的那样,赛珍珠像所有的优秀作家一样,写她所了解的对象。她就像卡伦·布利克森(西方读者更喜欢称她为艾萨克·丹森)一样,站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来创作。丹森回丹麦后才写她在非洲的生活。赛珍珠住在她买下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石屋里写中国。
  这会给她的祖国——美国带来什么效应昵?赛珍珠的作品洋溢出一位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的女性的情感。她认同中国人的情感,然而,总有些地方是与他们的情感相分离的,是属于她个人的。从她的菜谱中可以看出她吃中餐,从她的照片上看,她穿中式服装。她吟诵中国诗、欣赏中国音乐、收藏中国艺术品。
  但是,40年后,由于中国的政治形势的缘故,赛珍珠回到美国。她再不会回到中国。也许因为毕竟她生在美国,又在美国接受教育,所以,这部分是属于美国的。她真的留在了美国,真的把向美国人描写中国的事情,将那遥远的国度拉近当作她的使命,但是,我在中国生活过一年,可以用句中国老话来概括一下,外国人看中国只能“走马观花”。耶鲁大学的史景迁严厉地批评过我们,让我们记牢这么多年来,外国人希望改变中国的面貌是困难重重的。赛珍珠从她传教士父亲的努力中,在她作为农业专家的第一任丈夫身上,亲眼目睹了这一点。
  我记得在复旦教过一名研究生,她的英文名字叫“Juliet”(朱丽叶)。她跟我讲过她父母亲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赛珍珠经历过。朱丽叶说很多人精神失常。她告诉我中国诗更多的是抒发情感而不是表达思想。也许,对浪漫主义、对赛珍珠的评论,考虑到的是她对中国人这一情感的认同。
  程妮恩(音译-译者注)这位谢尔石油公司经理的妻子被残酷关押后,先是在加拿大、而后在美国获得了避难权。通过撰写令她难忘的亲身经历,她向我们证明人类体面地生存的精神。中国人能吃苦。这是赛珍珠塑造了一个个中国人物、《大地》首次拍成电影(其中一个中国人的角色由白人扮演)多年以后,她的故事,一位中国妇女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的。今天,又有一部由瓦莱丽哈·珀扮演赛珍珠的片子。拍这部片子的念头是由彼德•康撰写的传记引起的,而彼德•康之所以写传记,是因为他在“欢迎之家”领养了一个孩子。1986年至1987年间,贝托鲁西在北京拍了《末代皇帝》,与此同时,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则在上海拍《太阳帝国》。
  设立了富布赖特奖学金后,参议员富布赖特感到有必要“耐心地、不懈地努力工作,以在全球建设人类网络”。富布赖特项目设立的宗旨在于“增进美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赛珍珠知道这种架桥工作的必要,她选择抚养孩子为其途径。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了那些父母是来自两个世界的孩子,她选择了关注,而非排斥。
  我在中国的一年时间里,一开始就参观了孔子的故乡。孔子强调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仁”。赛珍珠在她的一生中,在她向遭遇偏见的人们(先是中国人,然后是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美国黑人)所表示的同情里,当然是将“仁”视为一种内在的德行。她设立的基金会为被压迫者呐喊,俾使所有人都能怀抱人性和尊严。我回到美国,开始在美国生活时,赛珍珠的家成了一方绿洲的象征,在这一绿洲上,我们能找到中国文化,而不仅仅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寓所。
  我大胆走进纽约大都市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美术展厅欣赏中国绘画和装饰艺术的时候,我也在“网络大师花园”的院子里思考。有位博士后学者在普林斯顿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的资助下,已经对这些花园的学者诗人作了研究,并在这些花园的再创新方面作了研究。是这位博士后促成了我的中国之行。她使我相信去中国是可能的事情,并通过美中人民友协为我指路。
  许多妇女喜欢单独外出旅行。我一直迷日记作家、林居者和朝圣者。赛珍珠不在其列,她也不是一个游客。她是传教士的女儿,外国农业专家的妻子。她和下面提到的女作家一样,也是个侨民,但是,她选择生活在她所侨居的国家的文化之中,因而在方式上有别于她们。她的故事不完全像葛屈露德·斯泰因和她在巴黎的艺术家圈子,也不同于弗雷亚·斯塔克这位“激情燃烧的流浪者”和她在中东的政治联系。她不像亚历山大·尼尔那样乔装打扮,后者在西藏扮成尼姑,颇有名气。赛珍珠担当了教师这一普通角色,她在中国农民中间生活,后来又在金陵大学关系较为复杂的圈子里工作。她关注中国普通百姓,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写作,通过基金会的工作,她将自己一生许多美好的时光奉献出来,改善中国人的生活。
  没有那么一拨子人,赛珍珠也不可能完成她一生的工作。那些为她服务的人对她忠心耿耿。他们精心看护她的家具,一直保管到她平安抵家为止。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负责照料她的亲生女儿。多少个傍晚,她坐在那儿,身披象征中国文化的中国袍子,甚至在美国也是这样。她返回美国时,带回中国地毯、中国家具和中国画,围放在身边,让人想起她所熟知的中国。
  赛珍珠的女儿生下来就有残障。这一情况改变了赛珍珠的一生,使她毕生努力去关爱那些有着这样那样残障的孩子。她选择了美亚混血儿作为她主要的关心对象。这些孩子没有享受到合法的父爱,她要让美国人意识到这些非婚生孩子的存在;赛珍珠帮助确立了一种道德强制性,来照料美国大兵和亚洲妇女生下的、处于社会弱势的孩子们。我在复旦碰到过许多美亚混血儿学生,我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很特别的融合。赛珍珠基金会现在向需要家庭的孩子敞开怀抱,欢迎他们。
  伊迪斯·华顿也是一位侨居国外的作家。她在战时的法国拼命工作,照顾被遗弃的孩子,并为病人开设诊所。和伊迪斯·华顿一样,赛珍珠也经历过一场以离婚时告终的不幸婚姻。在她接下来的岁月中,她在她的出版商、丈夫和最好的朋友约翰·沃尔什身上找到了幸福,她与他的关系既是职业上的,又是个人的。赛珍珠在宾州珀卡西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农场上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她住在宾州时,也成功地穿越美国,环游世界,并经常往返于纽约宾州之间。
  纪念赛珍珠诞辰110周年之际写下上面的话,纯属一种个人行为,不过现在是追寻的时候了。我们要把她放在与历史上其他妇女的关系中来看待,看看她是如何成功地把握自已的命运的。她不是孤身一人,她前面有先行者。我采访过一位名叫塔利撒·格拉克的女士,她是和基督教青年联合会成员一起去中国的,她已决定留下,因为那里有她的记忆。她一个人留下了,甚至度过了困难时期,而赛珍珠则继续前行。这是她的独特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人记得她。她的故事是一位女性的故事,一种坚毅性格的故事。几乎每个孩子在校期间都读过《大地》。在新的千年里,这部小说很可能会拥有更多的读者。
  2000年,我回到上海,庆祝千禧年的到来。在中国迎接新世纪似乎是合适的。我在离赛珍珠呆过的地方不远的城市一一上海——生活、教书,去南京、苏州、杭州都非常方便。我不禁惊讶,历史恢复对她的记忆、恢复她的名誉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文章的最后,我希望提及美国驻中国大使温斯顿勋爵的夫人。我在复旦那年,大使夫人为我读了她的书——《博尔与杰克 罗宾逊之年》——当中的一段话:“妈妈总会说,‘永远对得起你的好运’;‘以你的行动证明你配享受两个世界中最好的东西’。”赛珍珠在两个世界中生活.通过她留给美国的家和基金会这些遗产,她以自己的行动克服了道路上的障碍,努力建设未来的大厦,从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