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来稿交流 >> 来稿选登 >> 宽容、仁爱、平等——赛珍珠的宗教理念

主张宗教仁爱

赛珍珠宗教观的另一个特色是她的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世俗化顺向。她在1933年发表的《复活节,1933》一文中表述了这种世俗化的宗教思想:否认具体教条的必要性,认为基督教真理是“由凡人的最高理想提炼而来的”《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指出她在信奉“没有教条的宗教”,这个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事实上,她彻底摒弃了基督教的一神论和救世观念,却以父亲那种传教土的热情宣传并实践基督教的仁爱精神,成为一个尘世的传教者。父亲反对把圣职和教育、保健等社会工作联系在起的“社会福音论”,而赛珍珠在作品里,却恰恰体现出要以救拔困苦、乐善好施等实际行为建立一个充满温情、博爱的人间天堂。事实上,她信奉的惟一宗教就是爱的宗教。

赛珍珠早就认识到,接受父亲劝说入教的中国教徒大多是“衣食基督徒”。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随着受洗而来的医疗保健、食物和工作,而不是灵魂的归宿,因为他们缺乏的正是前者;至于后者,他们自有本民族的人生哲学,即儒家重视现世人生的思想。赛珍珠认同这种态度:“我在基督教世界里长大,所学到的生活准则是博爱;我也在另一个更为慈爱的世界里长大,所接受的是中国人的观念:生命是神圣的。”爱的宗教的核心就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现世关怀。

在现实生活中,赛珍珠十分入世:她十分看重家庭幸福,因为亲生女儿天生弱智,于是她以收养7个孩子来满足母爱情感上的欠缺。她一直以传教式的热情来兴办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从1932年开始,她就开始了反对种族歧视、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的社会活动。虽然她从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却是公认的男女平权运动的主要代言人。饱经风霜的中国老百姓始终是她关注的焦点,同时,她还谴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声援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她支持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工作,以访谈录《告语人民》宣传他的伟大事业,产生了极大影响。1949年,她还建立起一个为孤儿寻找领养家庭和父母的机构——“欢迎之家”,主要收留亚美混血儿和少数民族孩子,为许多孩子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她那爱的宗教更多是物质形态的、现世的,而非纯精神的、来世的。

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倾向同样在她的创作中得到体现。1931《大地》出版,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此后很长时间都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主要依据,但却因没有宣传基督教思想而遭到一些传教士的非难,对此赛珍珠毫不在意,不为所动。1934年,她在耶鲁大学发表题为《忠告尚未出世的小说家》的演讲中这样说到:“你们出生时不应为宗教的巨人阴影所苦,为原罪是重负所压,为赎罪的宿命观所累。到吉普赛人、小偷或是劳作的人群中去降世吧,他们生活在阳光下,从不去想灵魂的归宿。”鲜明地表达了她不愿把文学当作宗教教义的的传声筒,而要让它成为劳苦大众诉说心声的工具。《分家》中的王源拒绝接受基督教,但却执著于将学到的西方农业科技知识带回国来帮助农民改造生产。《同胞》中的詹姆斯把自己的医学知识用于为祖国同胞解除病苦、改变他们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群芳亭》中,她借被罗马教会斥为“异端”的修道士安德鲁的口直接道出这种世俗化的宗教观:“(我的传教之法)在面包和水里,在睡觉和走路之中,在打扫我的屋子和花园之中,在喂养我拾到家里的弃婴之中……在陪坐病人和帮助弥留的人之中。”他没有固定的传教之法和祷告之法,他的上帝也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而在“我们的四周,在空气和水里,在生和死里,在人类之中”。

赛珍珠的宗教观念并没有深刻的理论支持。她的宗教宽容和人间宗教的思想的提出,主要出自于她涤除了狭隘的文化偏见后的平等态度和宽广胸怀,这是一种值得效仿的理性态度。正是这种理性态度使她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思想.能与我们今天的许多主张不谋而合。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