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来稿交流 >> 来稿选登 >> 赛珍珠与中国官话及方言

以写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蜚声寰宇的作家赛珍珠, 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亚弗吉尼亚州,出生3个多月,即随传教的父母来到中国,在江苏镇江生活、学习、工作了18年。由于她是在英、汉双语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她描绘自己在文化上具有双焦点透析;她自幼酷爱汉语,热爱中国,称“中国官话是人类语言的精华”,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还起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名字"赛珍珠"。

赛珍珠侨居中国近40年,自称“讲汉语像讲本族语一样自如”,说的汉语口语一定很溜,但赛珍珠说的是什么方言呢?

笔者认为:赛珍珠汉语的口音应该是“下江官话”。

明清以来的官话,广义地说,是指广大北方话区的方言,例如陕甘宁的话叫西北官话,云贵川的话叫西南官话,九江南京镇江话叫下江官话;狭义地说,官话就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华北东北话,京腔京调的北京话则是公认的“标准官话”。

读过冰心作品的读者肯定有印象: “王先生是前清的一个秀才,曾做过某衙门的笔帖式,三十年来,因着朋友的介绍,王先生便以教外国人官话为业”, 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就是一位传教士,他精通汉语,在华辗转传教数十年。必定熟悉官话,所以赛珍珠也肯定会官话。

赛家保姆王妈是扬州一带人,她是赛珍珠幼年的启蒙老师,给赛珍珠讲过不少民间故事,加上赛珍珠从小生活在周围苏北移民较多的山上,赛珍珠又酷爱听扬州评话。众所周知,扬州评话说书人说表语言分为官白、私白两类。官白用于区分和表现角色,摹拟不同地区、不同人物的语言(按角色的不同特点设计),私白是扬州方言,用于叙事,表述人物内心活动,夹评夹议和插科打诨等。官白就是扬州官话,赛珍珠的镇江话中必有扬州音。

赛珍珠的家塾老师孔先生是北京人,在赛家教授多年,因此赛珍珠学会北京话也是不成问题的。赛珍珠又在安徽宿州(宿州方言近天津方言,是天津话的“母方言”,详见下文)、江苏南京生活和教书10多年,合作者如龙墨芗(南京人),也应该受当地方言的影响。所以见过赛珍珠,并亲耳听过其讲话的人都说她讲话有南京口音或镇扬口音,口音像周恩来;也有说像黎东方(历史学家,扬州人)、陈光甫(金融家,镇江人)的,这几位来自“方言母语”的官话,不是“国音京调”。 黎东方在回忆录里说赛珍珠能说“扬、镇一带的方言”,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代学者李世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的方言最为接近,而宿州地区的方言则与天津话非常接近。如周恩来是淮安人,他虽然在天津工作学习生活过,但他后来为人熟知的口音并不是那时候形成的,而是他的家乡话。这样,他的口音为什么听起来很像天津话就不难理解了。赛珍珠的中文口音惟一的录音是她1942年在美国之音发表的广播对华演讲,肯定是用的官话,遗憾的是录音档案现藏巴黎,我们听不到。

我们来看作者在1954年出版自传《我的中国世界》(尚营林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中如何叙述“官话和方言”的。

“她们大多数人会讲官话,因为她们大都是随家人从北方逃荒来到南方的。”(页74)笔者按:这里介绍的是上海当时的外来人口是官话区的。

她来自上海,不会讲官话。我不懂她讲的方言,尽管汉语是我的母语。(页106)笔者按:这里介绍的学生说的是上海、苏州一带的吴语。官话区的人士自然无法听懂。

这儿的人都很风趣,不同于江南人。他们幸好也讲官话(北方方言)。我只稍微纠正一下几个发音,就能与他们顺利交谈了。(页148)笔者按:安徽宿州说的是皖北方言,与南京等地的下江方言接近,交流基本无障碍。

家里请孔先生来,本是要他教我汉语的,但他爱讲,我爱听,他那抑扬顿挫的北京话让我入迷。(页27) 按:孔先生是标准的“京片子”。

杨女士是我的中国朋友。她先是讲英语,随后又改讲汉语。她以我们孩提时用的华北方言说。(页42) 按:这里的华北方言应该就是北方话。

虽然赛珍珠生活的时代已经有“普通话”之说,中国大陆对推行民族的共同语极为重视。——1955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张奚若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报告说:“几百年来这种‘官话’在人民中立下根基,逐渐形成现代全国人民所公认的‘普通话’(‘普通’在这里是普遍、共同的意思,而不是平常、普普通通的意思)。从此,正式把国语统称为普通话,把从前推行国语的提法改称为推广普通话了。]1956年2月5日,国务院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 委员会,次日又国务院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遗憾的是,赛珍珠由于立场等原因,但她在著作中却始终没有提及普通话。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