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来稿交流 >> 来稿选登 >> 赛珍珠的“中国心”和文化使命

去年深秋,我应邀到江城镇江参加“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赛珍珠的《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缅怀她向世界宣传中国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坦率地说,在此之前我对赛珍珠了解并不多,知道的一点大半也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这是历史造成的。赴会之前和会议期间,我集中地阅读了一些资料,也听了一些专家的介绍,顿觉眼界大开,深感赛珍珠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值得研究;而尤使我感到惊奇和感动的,是她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那份深情,她对中国土地和文化的挚爱和眷恋,和她那颗至死不渝的中国心。

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并颁发以来,迄今为止,在获得这一奖项的作品中,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是唯一的一部怀着真诚和爱心描写中国和中国人的长篇小说,是唯一的一个把中国人当作亲人、把中国人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生活并把中国当作自己“第二祖国”的外国人的创作。还应该看到,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作者生命中80%的时光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同中国人一起度过的,她不仅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而且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而当作品面世之后,它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它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和中国人所赢得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在同类作品中,迄今没有任何一部可以与之相比。

1938年12月,赛珍珠的《大地》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其“获奖评语”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真切而取材丰富”。

同时发表的颁奖词则着重讲述了赛珍珠“如何发现了她的使命”:因为她自幼生活在中国人当中,如她所说,“我跟他们太近了,生活得跟他们太密切了”,因而她感到自己有责任“把中国的性质与存在状况向西方人解释”,并以她满腔的热忱和“纯净的客观”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善良的人民和迷人的文化。对赛珍珠来说,这与其说是为了文学,毋宁说是出于“自然的”使命。

在颁奖前一天,一位斯德哥尔摩天文台台长对赛珍珠说:你的作品“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于人类的一个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了解和重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生活、形象和品性,而正是这些“把我们芸芸众生在这个地球上联系到一起”。他说,赛珍珠给了“西方人某种中国心”。这表达了许多西方读者的共同感受。

站在举世瞩目的领奖台上,赛珍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养育了她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在授奖仪式上,她所作的长篇演说的题目是《中国小说》。演说一开头她就说:“我考虑今天要讲些什么时,觉得不讲中国就是错误。”为什么呢?她说,“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说知识,关于怎样叙述故事和怎样写故事,都是在中国学到的。今天不承认这点,在我来说就是忘恩负义。”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到赛珍珠那颗炽热的中国心,就连她的表达方式,也是纯中国式的。

赛珍珠的父母都是美国来华的传教士,从19世纪80年代初,当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中国,并最后长眠在这里。同他们一起葬在中国的还有他们的4个子女。所以,中国是赛珍珠的父母和亲人埋骨的土地,仅此一点,就足以把赛珍珠同中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赛珍珠生下来4个月就被母亲抱到中国,一直在中国长大,“从没有想过自己是异乡人”。在她的少年和青年时代,除了有4年回美国读大学,其余全部是在中国度过的。可以说她差不多已完全“中国化”了。这期间,还有5年时间,她曾随农学家兼传教士的丈夫约翰•布克去安徽宿县教书,在那里深入地接触了中国的农村社会,认识了中国最广大最基层的社会群体——农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并同他们一起“经历过种种生活境遇,有好年景,有荒年,有血流成河的变乱革命时期,有乌托邦的迷梦时期”。这一切,铸就了她的中国情结,也构成了她的《大地》和许多有关中国题材作品的基本主题。

《大地》在西欧的瑞典学院获奖之时,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经历着一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战争。《大地》为作者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抗日战争的关注、同情和支持。

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赛珍珠先后创作出版了直接反映中国人民抗日题材的小说《爱国者》、《龙种》,剧本《光明飞到中国》等,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演说,用她的笔全力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谴责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在美国和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