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来稿交流 >> 来稿选登 >> 爱在深处──读赛珍珠《情断北京城》

出于对传奇人物赛珍珠的好奇,决定一读她的晚年作品──《情断北京城》。

主人翁伊丽莎白是一位曾跟随丈夫在中国北京生活多年的美国妇女,几年前,带着儿子回到美国家乡的山庄。故事由一九五O年九月的某一天,她收到仍滞留在中国的丈夫杰洛德的最后一封信铺展开去。来信的目的是告诉她,他心中爱的只有她,但因着政局的因素,他不能再给她写信了,同时请她同意,让他接受一个中国女人为妻。

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翁与其丈夫杰洛德的爱情。为了这份爱情,她随着有半个中国血统的先生来到了中国的北京,度过了多年快乐而幸福时光。即使在抗战、内战的离别、相聚、辗转迁途中,也不会让他们沮丧和孤独。然而,当新政府成立,政局却渐渐显出让人忧心忡忡的不稳趋势。杰洛德担心纯美国血统的太太会遇到麻烦,劝其带着儿子返回美国。而身为某高校校长的杰洛德,认同中国为他的祖国,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与他的学生们一道接受动荡的洗礼。他没想到,这次的离别却成了永别,到后来,连通信的自由也被剥夺。

伊丽莎白知道丈夫来美团聚希望渺茫,而自己回中国更是不可能,那个曾充满他们欢乐笑声和温情的小屋,将由另一个中国女人取代她的位置。然而,先生的来信上明明说:“无论我现在所做的是什么,你千万要记住,我所爱的人是你。”伊丽莎白把信封好,锁进书桌的抽屉,她要把那过往的爱情深深珍藏,细细梳理……

那一年在校园里的相遇,一头黑发的杰洛德英俊挺拔的矫健身影,忽然跃进了她的眼帘,更是他身上散发的谦恭、腼腆并略显被动的性格强烈地吸引着她。她主动接近他,约他去见她的家人,他们的爱情滋生着。然而,杰洛德不确定的是,他若把感情付予这个女子,她是否愿意与他回到那贫困落后的中国。当他得知,爱他至深的姑娘愿意随他回到他的祖国,他感动了,他将初恋的热情与婚约的海誓山盟毫无保留地给了她。

而如今,伊丽莎白依仗着对杰洛德的思念生活着,如同寡妇,但她时时告诫自己:“我不是寡妇,他还活着。”她的思绪不时飘过大洋,飘进北京那曾属于他们的小院和小屋。她知道,先生留在中国是他必然的抉择,他自幼生长的土地是他的根,若强求他来到美国,他将无根,将失落,将精神困苦。

为什么丈夫会有那么深厚的中国情结?为了解开这个谜,伊丽莎白带着儿子雷尼拜访了已从中国回到美国多年的孤独老人──杰洛德的父亲,并把他接到家中与她们同住。这个每天穿着中国长袍,爱用中国茶,不时用流利的中国话表达自己意思的老人,曾是中国末代皇帝的顾问,他相信那个重礼仪的旧政府形式是最好的。然而,赴中国之前,他的美国女友不愿与他同往,他们分手了,他把他的爱情也留在了美国。因着对中国的热爱,并寻求中国人的认同,他娶了一位出身豪门的贵族女子为妻。只是当这位多才多艺的女子终于发现,这个她爱的男人尽管可以与她生子,却不把心、不把爱给她。在对婚姻绝望的同时,她找到了可以发挥她智慧和能量的渠道,她开始追随孙中山,醉心于推翻旧制度的革命。

父亲把中国心遗传给了杰洛德,让他甘愿将自己的生命与这片贫瘠的黄土地联结。而杰洛德的儿子雷尼,虽然生在中国,少年时也长在中国,但当他回到美国后,却耻于自己的不纯正的美国血统,羞于向对中国没有好感的初恋女友及家人坦白。作为母亲的伊丽莎白却始终认为,爱是无条件的舍己。一个不能接纳自己所爱之人血统的女孩之爱,是不成熟的。更何况,伊丽莎白访问这户有一定社会地位、来山庄度假的人家时,竟然发现这个家没有一个书架。她不能想象,一个不读书的人家出来的女孩能满足她儿子全部的需要,尽管这女孩长得美艳出众。

伊丽莎白的插手伤了儿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他出走,然而,作为母亲,她知道儿子终究要长大,终有一天会理解母亲对他的爱。她智慧地从心理上渐渐与儿子“断脐”。虽然思念,却不写信,更不道歉。虽然深爱,却给予空间,不再追问,表现了一个知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又有信来了,是辗转了几个不同亚州小国寄达美国的,是一个自称妹妹的,愿意代替她照顾她丈夫的中国女子用不纯熟的英文写的信。先是请她批准她成为代妻;后是如实汇报杰洛德的情况;最后是告知杰洛德因着念妻、念子,在筹划出逃的路上被射杀。

公公去世;丈夫被射杀;儿子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爱,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女友,结婚了。伊丽莎白梦绕魂牵的北京情缘就此割断,她成了一个真正独守农庄的寡妇。幸运的是,她仍有几个欣赏她并愿娶她为妻的朋友。

作者采用双线同时进行的方式,以中国社会的二次大变局,表现当“大我”处于动乱之世时,“小我”的无奈和悲哀。作者以其细腻多感的素描手法,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两代人的爱恨悲欢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的感觉是爱得深,爱得含蓄,爱得真切。没有如今社会热炒作品的浮躁大胆,也没有吊人胃口的风流韵事。在两情相悦相许的爱情里,一切的孤独和痛苦都因着爱情的光芒而变得不难忍受。

对于青少年儿子的母爱,也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正确的沟通教导方式,值得我们现代做父母之人借鉴。全书以一种缓缓的安静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以深爱为主题的画面。真实又亲切,如同一个多年的老朋友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让你看到那份深藏在主人翁心底的厚重之爱。

找出收藏的有关赛珍珠的纪实报道,再细读一遍,以期更进一步认识她。赛珍珠(Pearl S.Buck)荷兰裔,1892年生于美国西维吉尼亚州一个传教士家庭。在中国度过了少年时期,返美完成大学教育,后又回到中国。一九三一年,她以中国农村为背景完成的小说《大地》,次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兰兹文学奖。一九三八年,瑞典皇家学院颁给她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的作品大多数以中国农村为题材和背景,《东风、西风》《儿子们》、《分家》、《龙种》、《母亲》等杰出小说都大受欢迎,并被翻译成中文。她还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的读者。

赛珍珠的婚姻和爱情生活也是一部传奇。她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前夫巴克花了二十分钟签字离婚,并在当天两小时之后,与也是在同一天离婚的第二任丈夫理查在同一法庭结婚。赛珍珠的第二个丈夫是她作品的经纪人,他的欣赏、鼓励和工作,把赛珍珠的创作出版推到了顶峰。作为传教士的后裔,她这离经叛道的行径曾在保守的宗教界引起了严厉抨击。赛珍珠一生中还与几个婚外的男士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因此于晚年落到众叛亲离和没有自由的孤独境地。

读完《情断北京城》,我对赛珍珠本人及她的作品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我不愿意相信她是个对感情随便的人。何况她在文学、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在收养孤儿、推动慈善事业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和卓有成效的贡献,让我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奇女子。

赛珍珠于一九七三年辞世,享年八十四岁。她的墓地着落在美国宾州故居“绿丘山庄”,墓碑仅有三个小篆体汉字--赛珍珠。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