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来稿交流 >> 来稿选登 >> 赛珍珠和狄更斯创作中的基督教精神

由于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特殊的生活背景,赛珍珠平等和博爱的基督教精神更充分地体现于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采取的宽容态度上。赛珍珠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小而干净的长老会式的美国世界和不那么整洁却充满欢爱的中国大世界”,她的精神也是在这两个世界的共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在基督教世界里长大,所学到的生活准则是博爱;我也在另一个更为慈爱的世界里长大,所接受的是中国人的观念:生命是神圣的。”她曾经坦言:“我感兴趣的是人类的心灵和行为,而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人的心灵."她把《水浒传》译成英文时给它取的名字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态度,只要是人类,不论哪个民族,其生命都是神圣的,其心灵都是丰富的。她从小就接受双语教育,声称汉语是她的母语,英语是她的第二语言。她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从未像其他传教士那样以嘲笑的、排斥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土著国人民及其文化,相反,她满腔热情地观察、了解并吸纳中国这个异邦民族的民俗和文化,使她日后的创作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显示出包容一切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结晶的博大气度。在《东风·西风》中,她更以明显的象征手法创造了一个中美混血儿——理想中的中西文化合璧的象征。她唯一认可的宗教是能与其它宗教、其它文化、其它民族平等相处、和谐共容的宗教。

当基督教从犹太教的母体中挣脱出来时,它抛弃了唯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的观念,把传教范围扩大为不分种族、不分贫富,皆可受洗。这本身就是向平等和博爱的更高境界的迈进。赛珍珠则更进一步,她将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的教义精髓扩大为不同宗教都是平等相通的。这种行为超越了当时西方传教士中的大部分人,出于自傲,“他们把自己同中国社会隔离开来,既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甚至不会中国话。”在这种无知的傲慢造成的错觉中,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的使者,前来拯救这个充满邪教徒的民族。他们的狭隘与无知不仅让赛珍珠反感,甚至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愧。因为赛珍珠很早就了解到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他们有出自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有引自印度并早已和本民族文化相融的佛教。她看到过很多很好的佛教徒、道教徒、伊斯兰教徒,他们尽管没有皈依基督教,却已经是好人。“作为一个基督徒的孩子,我猜想孔夫子和我们所说的天堂里的上帝一样,是圣父。供满神像的庙宇我见得多了,当中我尤爱大慈大悲的观音,她容颜端秀,风度优雅,面目慈祥,内心善良,对所有女性都充满仁爱,可以肯定,她还有一个妹妹,即圣母玛丽亚。”此后,她再也不能容忍任何人的布道,即使在美国,她也决不会走进一座教堂去听白人布道,因为她知道黑人是不能走进来听上帝如何热爱人类的。对布道的反感,就是对基督教会狭隘立场的反对;对其他宗教的承认,就是对“一神论”这个根本教义的背离。赛珍珠的这种立场当然与她的美国南长老会域外传道委员会委派教师的身份不相符合,为此,1933年她与长老会其他信徒展开了激烈论争,《纽约时报》有文章称赛珍珠是在信奉“没有教条的宗教”,论争以她辞去传教士职务而告终。这一行为更加表明了赛珍珠不愿忠实于基督教,却愿意忠实于所有宗教的坚定立场。

赛珍珠和狄更斯作品中的基督教精神还体现在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他们也试图借助基督教的博爱、仁慈来拯救充满罪恶和痛苦的人类,但这种救世情怀又显然有别于基督教的救世观,世俗化倾向更为显著:他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罪恶,但并不认同人类共有的所谓“原罪”;他们试图拯救人类,对天堂和来世却并不热衷,更主张立足现实,以博爱精神对有缺陷的人性和社会施行改良,建立一个现世的人间乐园。

狄更斯的救世观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拯救和社会的拯救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狄更斯认为社会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等,他认为,只有以爱的精神传播善的种子,使人人向善,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而纯净。人性的拯救不仅是对因贫困而堕落的穷人的拯救,更是对卑劣、邪恶的富人的拯救。狄更斯对那些剥夺和压榨穷人的富人一向痛恨,他无情地揭露他们贪婪、自私、冷酷的本性,撕下掩盖在温文尔雅外表下丑恶灵魂,但他绝不抛弃他们,反对以仇恨和对立的态度对待他们,只主张相互沟通,彼此爱护,消除隔阂和仇恨,融洽相处,最终以仁爱、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们,使其人性复苏,这正是基督教教义的体现。所以,在《匹克威克外传》中匹克威克以德报怨,解救骗子金格鲁主仆,感化他们得以改邪归正;《圣诞欢歌》中斯克卢治最终幡然醒悟,改恶从善;《董贝父子》中董贝人性复苏等等。这种仁爱精神扩大开去,就是对整个社会的拯救。《双城记》是比较典型的体现狄更斯仁爱救世观的作品,主要人物都是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现的:梅尼特为拯救无辜受害的农民一家而被秘密关进巴士底狱十八年;查尔斯为救管家而深入虎穴,被判处死刑;卡尔登为救查尔斯,而探监入狱,走上断头台。拯救者是世人的福音,也是带给世界和平与秩序的善人。尽管狄更斯对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很深刻的认识,但他仍然反对贫富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升级产生的暴力革命,代表对立的革命者得法石太太自取灭亡,代表仁爱精神的梅尼特、露丝、代尔那却建立起和谐、谅解、相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远离屠城,过上宁静、安详的生活,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卡尔登则如同基督一样获得精神上的永生。对立与暴力是狄更斯坚决反对的,即使他对现代资本主义对工人和儿童的剥削再深恶痛绝,他也不主张以暴力运动来解决问题,认为宽恕和仁爱才是唯一合理与理想的途径。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