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赛珍珠回忆赛家的保姆王妈,“天下美女出扬州,我的中国保姆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我记忆中的她已是掉了几颗牙齿的老太婆。”(《我的中国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王妈“年轻时是美人,有缠过的三寸金莲。被家人卖做童养媳。婚后没几年,丈夫就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丧生。后来三十年间,她主要靠风月生意挣扎谋生。(1896年)凯丽把她从街上带回来,让她做保姆照看赛家的孩子”。(彼德·康《赛珍珠传》,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从出身来看,王妈属于“扬州瘦马”的一种,未必是扬州本土人,极可能是“淮书”听众。

笔者敢肯定——童年的赛珍珠一样也是“扬州评话迷”。扬州说书艺人李真撰写的《王少堂传》(江苏文艺出版社)专门一节虚构了赛珍珠与传主童年在镇江西城外书场相晤的场景;正如扬州前辈学者徐谦芳(1886~1950)在分析比较扬州说书(包括“淮书”)后所言,“大抵扬州人善诙谐,尤善折狱,故近世小说家蔚然兴起”。(徐谦芳:《扬州风土小记》,广陵书社2002年版,第49页)听书(包括弹词)不仅是文化娱乐活动,对一个人的文学启蒙特别是叙事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乃至终身。老舍评价扬州评话《武松》“是一部大著作!字数虽多,读起来却不吃力;处处引人入胜,不忍释手;这真是一部大著作!无以名之,我姑且管它叫作通俗史诗吧。”(《谈〈武松〉》,载《雨花》1960年4月号)

1946年,谙熟中西文化的女作家与以说书讲史闻名的黎东方(从小客居扬州)一见如故。我想,少年因听书而对《水浒》故事的爱好是赛珍珠40岁时翻译原著的动力源吧。作为西方学者、作家,赛珍珠并没有专门研究扬州评话,但另一位西方女性——来自安徒生故乡丹麦的易德波教授,8次来中华,7次赴扬州,终于在上世纪末完成论文《一个扬州说书人故事里的文白异读》,还出版《扬州评话探讨》《扬州古城与扬州评话》《中国口头文学》等论著,在汉学界引起不小反响,提高了扬州评话的世界影响力。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